大都市的熙攘喧嚣,商场里的应酬敷衍,是否让你感到疲惫,是否渴望体验一种不一样的山水风情?那就随着这段文字,走进这里吧。也许,你不曾在地图上注意这个地方,但走近她,你就会感到她的魅力。一段心的旅程,从这里开始。
她,坐落在长白山南麓,吸纳着长白山的灵气;她,坐落在中朝边境上,将鸭绿江的蜿蜒揽入胸怀;她,从高句丽时期走来,身披帝王都的神秘和繁华;她,在中朝边境上起舞,兼容并蓄,展现别样异域风采;她,自成一脉,悠然自在。她就是,世界文化遗产地,中国历史文化名城,中国优秀旅游城市,**级生态示范区——集安。
集安博物馆
“体会帝王都的神秘”
刚刚来到这里,如果不说,没有人会将这个总面积3217平方公里, 总人口23万人的县级市与几代帝王都联系在一起。
但是,那些安静矗立在集安市郊的高句丽遗址,却又无声昭示着这座城市的不同寻常。
而今的集安,虽少了帝王都城的霸气,但是,我们仍能够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高句丽遗址中,体会到属于那个时代的印记……
时间回溯到公元前37年,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高句丽在鸭绿江中游和浑江流域建立政权,开始了这个民族一段辉煌灿烂的历史。经过几十年的建设积累,公元3年,高句丽迁都到了国内城,425年的风雨里,作为当时的都城,集安亲眼见证了一世繁华。
国内城西城墙遗址
当时的集安叫做国内城,是自公元一世纪至公元五世纪四百余年间高句丽的都城,也是高句丽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。在那四百余年间,这座城市展示着高句丽文化的繁华与璀璨、辉煌与壮丽。少不了宏殿巨门,少不了亭台楼阁,而今,走在集安的马路上,那些曾经的辉煌,都已不见踪影,只有那残存的下来的依然坚实牢固、又不失美观庄严的城墙,似乎还在诉说着这座古城曾经拥有的辉煌。抚摸着坚硬的城墙巨石,仍能体会到当年这个国家的强盛与宏大。
丸都山城全景
走出市区,仰看城北山上,丸都山城映入眼帘。丸都山城位于集安城北五里许的高山上,居高而建。作为高句丽的军事守备城与临时都城,丸都山既承担扼守军事要地,又具有必要时成为都城撤离人员的避难所。丸都山城居高临下,大有“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”之势,城墙高低不一,根据地势设计,逢山谷处城墙高几丈,遇山脊处则借地势与城墙衔接,真可谓是“各抱地势,勾心斗角”,仰观丸都山古城,青山掩盖不住它古朴强劲的气质。
将军坟
古丸都山城下,一片平原上,一片古墓尽收眼底。尤为引人注意的是一座由巨石条构筑的古墓,那就是将军坟。将军坟,坐落于集安市东北4.5公里处龙山脚下,是高句丽第二十代王长寿王的王陵,也是国内代表性的大型方台阶梯石室墓,因建筑宏伟,风格硬朗,故被民间误称“将军坟”。它北依龙山,南面是一片开阔的坡地。将军坟共有七级台阶,由经过精心打磨的花岗岩堆筑。整座陵墓呈方坛阶梯式,边长31.58米, 高13.1米,用1100多块巨型石条垒砌边缘,内里以河卵石充填,共用石材6000立方米。经过风雨洗礼的将军坟沉淀着岁月的痕迹,但每块石条都没有出现偏移与侧滑,这使我们不得不佩服当初设计者的高超技艺。拾级而上,至第五级台阶的正中央,是早年间打开的闲道,由那里,可直通墓室。
将军坟护坟石
将军坟系用巨大石条中间填充河卵石构筑,自身重量产生向外的张力。为抵消张力,保证其稳固,每面由重10余吨的3块巨石倚护。据说这些石块都是从几十里外的采石场运来,难以想象当年的工人是运用何种技术,经历多少坎坷,才将石块一一运来。
驻足而视,将军坟陵园设计完美,石造工艺精细考究,堪称高句丽积石结构陵墓的巅峰之作,亦是绝世之陵——自此之后石造陵墓不再见诸高句丽王陵。在那个久远且工具不发达的年代,不知道智慧的高句丽人是如何完成这一“创举”的,这个至今未解的谜团,也是将军坟被称为“东方金字塔”的原因之一吧?
离开长寿王的安息之地,我们来了解下他的父亲好太王。
好太王是高句丽的第十九代王,死后被封为:国冈上广开土镜平安好太王。他的儿子,长寿王为了纪念父亲在位时的功绩,树立起一个巨大的记功碑——国冈上广开土镜平安好太王碑(简称好太王碑)。
好太王碑
好太王碑被称为“海东第一古碑”,碑高6.39米,立于公元前414年,是用一整块角砾凝灰岩稍加修凿而成。整个碑文共1700余文字,记载了高句丽氏族的来历、高句丽第一代王建国的经历,详细的记载了好太王在位时的功绩,是研究高句丽政权形成和发展历史的极为重要的材料。
走进石碑,用手触摸石碑上错落有致的凹槽,那依稀可见的碑文,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,扑面而来的历史感,试想长寿王是以怎样的心境写下这些文字?虽经千余年雨雪冲刷,却不曾失去它被立起时就拥有的厚重感。我想,好太王碑不只是一个记功碑,不只是重要的历史资料,更是一个普通儿子对父亲的崇拜和想念……
如果觉得文字的描述缺乏画面感,那么无盔坟五号墓中神奇活现的壁画,则生动的描述了高句丽人民的生活。
高句丽古墓壁画
五盔坟五号墓为高句丽贵族的墓葬。古墓壁画布局严谨,内容丰富。构建年代约为5世纪,经过岁月的磨砺,壁画依旧颜色鲜艳,形象清晰。赤、橙、黄、兰、青、灰、紫、黑,各式颜色,为我们描绘一幅幅生动的画面。壁画上的内容也不仅仅局限于牲畜和风景,更有造型鲜活的人物。在墓室内环顾,像是一场穿越之旅,在不经意间被那些壁画带回高句丽时期,成为那个时代的亲历者。
五盔坟遗址壁画之青龙图
在墓室内环顾四壁,东、西、南、北四方墙壁上分别涂绘中国古代的“四灵”——青龙、白虎、朱雀、玄武四种东方神话中的灵兽,灵兽动作不同,有的腾云飞翔,有的张牙舞爪,有的展翅欲飞,有的面目狰狞,形象夸张,构思奇特,表现了高句丽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。这四种灵兽也是神话中吉祥的象征,将他们画在四壁,也是希望他们能够保佑后代能够生活幸福吧。
五盔坟墓葬遗址壁画之燧人氏图
五盔坟墓葬遗址壁画之伏羲女娲图
五盔坟墓葬遗址壁画之神农氏图
不仅有神话中的“四灵”,相应地,墓葬墙壁上方的各角也绘有“燧人氏”“伏羲”“女娲”“神农氏”“皇帝”等神话中的人物,他们或手执日月双轮、或高举火把、或脚踏飞廉、或手持旗幡,个个栩栩如生,个性鲜明,每一幅画都在讲述着一段壮阔的神话故事,整个画面颜色鲜艳,红衣、黄袍、青褂、紫衫、粉花、棕枝,各种颜色的形象把那些故事生动地讲述着:燧人氏在教授着人们如何用火;女娲顶石补天,拯救了世界;伏羲创建八卦、教人祭祀,结网畜牧,教人渔牧;神农遍尝百草,医治伤疾……每一个画面都是他们的信仰,虽经千余年侵蚀洗刷,壁上画面的每个动作、每个表情,都依旧清晰生动,在领略绘者奇妙构思与夸张想象的同时,我们也不得不由衷赞叹古代颜料技术的先进与纯熟。
一路走过,国内城、丸都山城、五盔坟、好太王陵……细细数来,集安市区内共有高句丽的古城址8处,包括75处宫葬墓群,其中高句丽时期的墓葬6854座。他们不言自语,他们不怒自威,他们静静的坐落在集安,上演着那个时代的故事,静候懂故事的人来品赏。
“品味边陲古城的秀丽”
除了古老而神秘的历史,集安地处边境的地理位置,更赋予了集安风景浓郁的“混搭”特色。集安位于吉林省东南部,东南与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隔鸭绿江相望,边境线长203.5公里,是我国对朝三大口岸之一,多民族城市。不同的民俗文化,在中朝边境的小城汇聚。集安以他的包容,吸纳着风格迥异的文化。
离开古迹,来到江边,一条鸭绿江将集安的风情与水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。
乘上游艇,顺江而下,水面渐宽。依托中朝合建的渭源发电厂所形成的水库,开发出生态旅游与中朝边境旅游相结合的旅游景区——老虎哨旅游风景区。
老虎哨坝鸟瞰图
老虎哨坝体为重力式混凝土坝,坝高55米,坝顶长627米。库区面积39平方公里。库区内景色秀丽,青山绿水相接,目光所及与天际相对。云峰湖风景旅游度假区,坐落在集安以东、鸭绿江上游40公里处,有以"界河明珠"之称的云峰发电厂,象征中朝友谊纽带的云峰大坝,和大坝截流形成的海拔218.5米,面积102.5平方公里的人工湖组成,湖面广阔,湖水清冽,水中鱼儿依稀可见,夕阳西下,在船上极目远望,可见远处水面与地平线相接,真可谓“水光接天”。
老虎哨水库景区
在艇上遥观左右,云峰湖两岸高山耸立,山上树木郁郁葱葱,峡谷深邃,水深目不见底,水域开阔,于湖光山色中,体味自然风光的秀美。
鸭江旭日
要看边境风光,不得不提到的就是鸭绿江。鸭绿江就象一条绿色纽带,把云峰湖和老虎哨水库连为一条美丽的水上风景线。在这里可尽享界河风光,泛舟江上,界江、界湖、界桥、界坝,独特边境风光,远眺对岸,依稀可辨朝鲜人民辛勤劳作的身影和异域风情的建筑,江这头的青山与那头植被稀疏的秃山相映成趣,这岸的高楼与对岸的成排营房也让你体会到国域间的差别。鸭绿江,在集安,在中朝边境线上,荡漾出别样气质。
“静享宜居之城的悠然”
访了古迹,登了高山,也去了江畔,现在该回到集安城里了。集安坐落于长白山南麓,三面环山,一面临江,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,更是一个适宜居住的城市。
集安市内音乐喷泉夜景
集安的“宜居”历史可以追溯到在新旧石器时代,早在那个时代,就有人在这里繁衍生息。当然,这和集安宜人的气候是分不开的。集安整体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,季节分明,清爽宜人,春风和煦,夏风轻柔,秋风清爽,冬风凛冽,让你尽情领略四季的风景变幻。同时,你也可以坐在店内,品味关东美食的魅力。集安是有名的鱼米之乡,这里的大米在清朝的时候是皇家的贡米,只有皇帝和皇室贵族才有资格食用。吃到了皇家的贡米,充分满足了胃的虚荣,如果还嫌不过瘾,诱人的民族特色小食,朝鲜石锅拌饭、高丽火盆、明火烧烤让你尽享唇齿间的饕餮盛宴。
集安美食——韩式蕨菜
如果你喜欢养生,这里更是不二的选择。绿树掩映、峰峦叠翠,让你尽兴徜徉在自然之间,呼吸着最纯净的空气。有“天然药材库”之称的长白山,有800余种道地中药材。为你的身体提供强有力的保障。
丰富的集安人民生活——东北秧歌
这里有可爱的人民,他们淳朴自然,他们严谨却不严厉,他们认真却不较真儿,他们有自己的生活节奏,在青山绿水间“慢享生活”。走在街上,和着清凉的风,与路旁的集安人一起聊天,听着他们爽朗的笑声,仿佛能冲走一切烦恼。东北大山中特有的粗犷与朴素,在集安人身上尽然体现,看不到行色匆匆的西装人士,见不到乘降站前拥挤不堪的人群,他们以自己独到的生活方式,悠然诠释着生活的另外一层含义。
没有大都市的喧嚣和浮躁,处处弥漫着古朴和自然的气息;不见昔日里的匆忙与拘谨,声声传来那爽朗与真挚的笑声。岁月的变迁不停改变着集安的容貌,唯一没变的,是集安骨子里的清幽和古朴。他像自成一脉的世外桃源,向世人安静讲述着,属于他的过往。
这里,就是集安,一座拥有着悠久历史、厚重文化,又不失现代文明的小城,它用自己纯朴与清新的气质,吸引着八方来客,也感染着每一个踏上这片土地上的人。
文字的旅程,在这里已经结束了,但我相信,你的心灵旅程,才刚刚起航。
集安市旅游局网